- 道書十二種
- (道書十二種, 道书十二种) 書名。 道教哲學養生學叢書。 劉一明編著。 成書於清嘉慶道光年間。 該書由二十多種著作匯集而成。 包括《周易闡真》、 《孔易闡真》、 《參同契直指箋註》、 《參同契經文直指》, 《參同契直指三相類》、 《敲爻歌直解》、 《百字碑注》、 《陰符經注》、 《無根樹解》、 《西遊元旨》、 《修真辨難》、 《修真後辨》、 《神室八法》、 《象言破疑》、 《修真九要》、 《金丹口訣》、 《通關文》、 《會心內集》、 《會心外集》、 《悟道錄》等。 其中內容大體可分易學注解, 歷代丹經注解, 撰著三類。 作者精研《周易》、 《參同》、 《悟真》之理, 尤好言易。 在幾種有關易學著作中, 將易學理論與道教思想熔為一爐, 謂丹道即易道, 聖道即仙道。 《易》非卜筮之書, 乃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。 予述伯陽之意, 盡將丹法喻於《周易》圖、 卦、 《繫辭》之中, 略譬象而就實義, 去奧語而取常言, 直指何者為藥物, 何者為火候, 何者為進陽, 何者為退陰, 使學者易於閱讀, 至於《十翼》, 乃宣聖《直言其理, 學者自能推求, 故餘不及注。 惟取《大象傳》、 《雜卦傳》略釋數語以備參考。 其中重複語, 亦如《周易》重複象, 語重其義不重。 書成之後, 名曰《周易闡真》, 乃闡其修持性命之真耳! 夫易, 包羅萬象, 廣矣大矣, 然其歸根處, 總以窮理盡性至命為學, 先窮性命之理, 後了性命之功, 性命俱了, 渾然天理, 後見本來面目。 在儒則謂明善復初﹔在道則謂還元返本﹔再加向上工夫, 陰陽混化, 無聲無臭, 在佛則謂義精仁熟, 至誠如神, 在道則謂九還七返, 形神俱妙, 金丹之道盡, 性命之功畢矣! 〝丹經子書千帙萬卷, 總不外易理〞。 《周易闡真》五卷, 卷首收集宋元以來流傳的易圖三十餘幅, 主要為陳摶先天易學派所傳。 包括《河圖》、 《洛書》、 《羲皇六十卦圓圖》、 《羲皇六十四卦方圖》、 《先天陰陽混成圖》、 《先天八卦合一圖》、 邵堯夫《方圓合一圖》、 《鼎爐藥物火侯六十四卦全圖》、 《金丹圖》、 《煉神還虛圖》、 《金木交並圖》、 《陽火陰符六陰六陽全圖》等。 皆蘊含道教丹功奧義。 其餘四卷, 亦以丹道注解《易經》。 自秦焚典策以來, 惟《易經》以卜筮之書而留存。 西漢廢挾書之律, 《易經》始置博士而興盛。 而焦延壽、 京房、 田何、 孟喜之屬, 大多以灼揲占驗為能。 遂使《易經》論為卜筮之書。 至後漢魏伯陽, 始合三易著《參同契》以明性命源流。 但因其書譬喻睿深, 後人不察, 又或以私意揣度, 遂使異說蠡起, 爭以黃白吐納為事, 而易又流為煉度之書。 實則易道即丹道, 〝非卜筮煉度之書, 實皆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〞。 易道以乾坤為父母, 陰陽交感, 造化於中, 生生不息, 是謂順以生人之道。 丹道以乾坤為鼎爐, 採藥烹煉, 革故鼎新, 復歸本真, 此謂道則成仙之道。 一順一逆, 為天地造化, 金丹產生之本。 然順行之道世人皆知, 逆行之道知者甚少。 仙凡順逆本於〝先天真一之氣〞。 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。 《悟真》: 〝道在虛無生一氣, 便從一氣產陰陽〞。 道光云: 〝有物先天地, 無名本寂寥。 能為萬物之主, 不逐四時凋〞。 此皆言先天之氣為萬物主, 天地之宗, 性命之根, 造化之源, 生死之本。 活潑靈動, 主宰萬物。 〝推其奧妙, 其一氣流行, 禽製萬物乎! 禽者擒也, 統攝之謂﹔製者造作之謂。 言統攝萬物, 製造萬物者, 在乎一氣也。 一氣上升, 萬物皆隨之生長﹔一氣下降, 萬物皆隨之斂藏, 總是一氣擒製之〞。 一氣主宰萬物, 有發長收藏之規律, 人的生命亦有生長過程, 胎中為第一個時期﹔次則嬰兒孩童﹔第三成人時期。 這是有生有死的順行造化之道。 反之, 仙家修煉通過煉己築基, 凝結聖胎, 復歸無極三階段, 逆轉造化, 返樸歸真。 返還之功, 莫先於煉己築基。 煉己即在築基之中, 築基不在煉己之外。 煉己即煉心。 借此真心以煉己, 則元氣可現, 藥物可採, 陽氣漸長, 陰氣漸消, 以至三家歸一, 四相和合, 五行攢簇, 即可凝結永久不壞之命寶。 〝命寶〞又叫聖胎, 〝嬰兒面目〞即太極, 始極之狀態, 這是逆修丹道的第二階段。 五行攢簇合而為一, 陰陽混合, 孩兒面目已復, 金丹有象, 從此運天然真火, 鍛去後天餘陰, 歸於無識無知地位, 神藏氣聚, 所謂男兒有孕者是也。 這個胎孕即是〝嬰兒面目〞, 亦即生身受氣處, 亦即始極, 亦即太乙真氣。 亦即煉盡後天氣質之性, 使人心復歸道心, 人性復歸天理, 氣竭命盡的破體復歸精氣純全的童體。 修煉中當對景忘情, 有無不立, 萬物皆空, 如面於壁而一無所見。 養性必至於聲色俱化, 空無所空, 至靜至境, 方為極功。 〝群陰剝盡, 胎圓丹成, 瓜熟蒂落, 忽的打破混沌, 迸出清靜法身。 跳出太空虛無之境, 超出乎三界之外〞。 現出本來面目, 〝復歸無極, 形神俱妙, 與道合真, 大丈夫之能事畢矣〞。 《通關文》把修煉概括為五十關, 〝皆學人要命關口, 陰路大魔, 須要關關打通, 方好進步。 若有一關不通, 即被此關擋, 任爾蓋世英雄, 拔山烈漢, 寸步難行〞。 關關皆通, 然後依《修真九要》、 《神室八法》循序而入, 終必有深造自得。 該書內丹理論, 承鍾呂內丹派性命雙修大旨, 修命了性, 以成大道。 發展了全真龍門派三教合一的思想。 其思想體系涉及儒、 釋、 道、 歷史、 醫藥等方面。 其特色在於以前諸多借重於佛教學說, 而此則獨重儒家與理學的理論, 在《三教辨》中謂〝是儒即道, 道即儒﹔儒外無道, 道外無儒〞。 從而大量吸收儒家思想, 特別宋明理學的理論成果。 從世界觀的角度為道教內煉理論立說立論, 使其內煉理論具有較高的思辨哲學性, 而獨樹一幟。 該書版本有清嘉慶道光間湖南常德府護國庵刊本, 清光緒間上海翼化堂刊本。 1990年由閆之遠、 丁燕生二位先生負責依上兩刊本, 相互補充、 校正, 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影印本。 後收入《藏外道書》第八冊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